严禁新建燃煤供热项目,今年业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燃煤设施,应当自行拆除。
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扶持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机制进一步健全。煤炭稳产增产,今年业原油产量保持2亿吨以上,天然气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油气储备规模持续增加。
强化煤炭供应保障监测,扶持完善电力供需平衡预警机制,一省一策做好保供预案,强化极端天气抢险救灾。今年业公众号:3060碳达峰碳中和。继续选取6个省份开展电力领域综合监管,扶持对电力规划建设、生产运行、供应保障实施全链条监管。以精准监管做好民生实事,今年业组织开展民生用电服务突出问题专项监管,常态化推进频繁停电整治。推动重要电力用户规范配备应急电源,扶持推进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和研究中心建设。
今年业制修订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配套文件。加大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和惠民利民力度,扶持深入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稳步推进第一批、第二批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健全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今年业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和信息披露要求,加强绿色金融监管评价和激励约束。
扶持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保险机构探索推动碳中和网点建设。(二)基本原则——坚持先立后破、今年业分类施策。鼓励银行机构与专业机构、扶持学术机构等加强合作,共同探索符合国情实际的本土化气候情景假设、量化分析模型、工具和数据库。保险公司要优化巨灾保险、今年业环境责任保险等业务,积极开拓碳汇价格保险,创新发展碳排放权交易保险等碳保险,丰富绿色保险产品体系。
绿色金融业务在银行保险机构业务规模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加快推进绿色金融数字化建设,根据自身实际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逐步提升绿色金融管理水平。
二、主要目标未来5年,基本建成制度完善、监管有力、标准领先、组织完备、产品丰富、风控严格的绿色金融体系,在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推动能源转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各级金融管理部门要结合地区实际完善辖内绿色金融政策,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及时总结推广绿色金融优秀实践案例和良好经验做法,推动地区间交流互鉴,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提质增效。11.推进自身绿色低碳运营。保险公司要将风险评估结果作为承保管理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发挥差别化保险费率调节机制作用。
借鉴国际惯例、准则或良好实践,持续提升信息披露水平。保险公司要完善绿色保险有关风险评估模型,做好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的风险分析。银行保险机构要探索环境和气候相关风险管理方法、技术和工具,在积累数据的基础上,分步分行业开展情景分析、压力测试,持续完善模型、参数,逐步将分析和测试结果与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有机结合。银行保险机构要树立绿色办公理念,增强信息化、集约化管理能力,完善有关制度机制,建立更加高效、低碳的服务体系。
探索完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加大对充电基础设施领域的金融支持。要持续跟进工作进展,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监管部门。
银行保险机构要充分认识推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按照本实施方案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抓好落实。银行保险机构要合理设置绿色金融业务目标,建立有效的绿色金融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
指导各级行业自律组织充分整合行业优质资源,强化行业自律,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推进重点领域调查研究,促进行业内外交流合作,为全行业绿色金融工作提供支持。银行机构要综合考虑自身资金成本、商业可持续性、外部配套政策等因素,科学确定贷款利率,防止无序压价竞争和资金空转套利。探索对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的金融服务,有序推进氢能、核电等能源发展。银行机构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开展能效信贷、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和绿色供应链融资等服务方式,稳妥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等抵质押融资业务,探索绿色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保险机构充分运用企业碳账户、个人碳账户等涉碳数据,主动拓展与碳账户相关的绿色金融服务场景。加强对物理风险的研究,探索评估重点行业和地区的物理风险暴露水平。
银行保险机构要有序拓展绿色消费业务,支持企业和个人购买、消费绿色低碳产品。银行保险机构要围绕太阳能光伏、风电、水电、抽水蓄能、特高压、核能、储能、智能电网、微电网等新能源产业生产、建设和运营以及更新、升级和改造,做好项目对接和信贷支持,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险保障。
严把授信准入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银行保险机构要有效识别、监测、控制业务活动中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实现风险的全流程管理。
地方法人银行深耕地方经济,合理确定经营半径,精准服务当地绿色产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2025年1月17日(此件发至金融监管支局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部署,按照《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金发〔2024〕11号)、《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24〕70号)、《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银发〔2024〕181号)、《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银保监发〔2022〕15号)有关要求,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提升自身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五)深化绿色金融机制建设16.健全内部管理。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化融资模式,因地制宜探索支持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项目、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各级金融管理部门要强化绿色金融统计报表质量管理,把好报表报送与审核关口,有效避免迟报、错报、瞒报、漏报等问题。各级金融管理部门要强化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积极参与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或专题会商机制,推动出台绿色金融配套财税支持政策或奖励政策,促进绿色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
要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积极主动担当作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有潜在重大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客户,制定并实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加强授信和投资尽职调查,全面识别并了解项目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及影响。鼓励保险公司开展投资组合碳排放测算。
金融租赁公司要发挥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特色功能,加大绿色租赁领域投入力度。加强绿色金融人才培养和引进,吸引更多具有国际视野、不同学科背景的综合性绿色金融人才。
详情如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金办发〔2025〕15号各金融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分行,各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直销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理财公司,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现将《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银行保险机构要支持污染防治攻坚,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大江大河、重要湖泊、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土壤源头污染、重金属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稳妥开展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通过组建绿色金融专业部门、建设特色分支机构、设置专岗专职等方式,增强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加强数据治理,强化对数据质量的内部检查和审计监督,坚决杜绝绿色金融数据瞒报、虚报等情况。
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探索基于碳表现的投融资评价、分类和动态管理,逐步优化资产结构,渐进有序降低资产组合的碳强度。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大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支持力度。
每年定期开展绿色金融培训,提升绿色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3.支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大型商业银行发挥好服务实体经济绿色转型的主力军作用,优化金融资源区域协调分配,支持绿色产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2.支持能源体系低碳转型。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